重点推荐 工作动态 师生之家 学习之窗

西湖遇见梵婀玲 | 从事科研的我们,和艺术一起出发

来源:公共事务部 发布时间:2019-07-16 作者:冯怡

有人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终将在山顶重逢。然而,在石龙山脚下的西湖大学,从事科研的我们想和艺术一起出发。

7月16日,西湖大学开启人文社科系列活动——遇见iMEET,邀请艺术、政经、哲学、历史等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为科学创新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在这里,我们遇见争鸣,遇见共鸣;遇见美,遇见未来。


7月16日傍晚,月色微露。往日通明透亮的学术报告厅,难得的被一束束暖黄色的舞台光包裹。一场独奏音乐会,即将在一所研究型大学,在一个个实验室的环绕中开启。

台下,早早就座无虚席,讲席教授、PI、访问学者、博士研究生、亲友团,还有生命科学夏令营营员,这是他们开营的第一天。提前半小时入场的老师和同学只能席地而坐,再晚来一点的仅剩“站票”。

西湖大学人文社科系列活动的首场,我们“遇见”了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这位81岁高龄的音乐家,用或激昂或舒缓的琴音,为西湖大学送上祝福,也在与现场师生的互动交谈中碰撞出艺术和科学共鸣的火花。


遇见西湖:音乐与科学同框


刘育熙教授出生在艺术之家,大伯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二伯刘天华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事业奠基者,父亲刘北茂是中国民族音乐大师,他本人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小提琴家之一。


已在中央音乐学院执教57年的他,对待演奏十分严谨和热忱。这次来西湖大学前,他在北京专门进行了一场联排演出,也邀请了不少科学家“试听”。与科学家互动,他觉得一点儿都没有“隔行如隔山”,反而越发觉得音乐与科学是交融互通的。


刘育熙教授动情演奏


“爱因斯坦参加学术会议,都会拎着他的小提琴,他最喜欢室内乐的演奏形式;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作品出自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他在留英期间创作了独奏曲《行路难》抒发家国情怀;钱学森先生对音乐也有深厚的学养,上世纪50年代还在《人民音乐》杂志上写过音乐评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小提琴水平也相当了得,曾在人民大会堂演奏过……无数事例说明,这些有着极高成就的科学家,对艺术都无比钟爱。

我常常说,理性发展到极致是科学,感性发展到极致是艺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只有理性或只有感性,所以音乐、艺术与科学一定是互相交融促进的。这就是我来西湖大学的意义,希望我的音乐能为西湖大学的梦想带来一些鼓舞,也期待西湖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能够成为有历史使命感和家国情怀的人。”


遇见艺术:要培养“完整的人”


许田老师是西湖大学遗传学讲席教授,也是分管教务的副校长。加入西湖大家庭之前,他曾在耶鲁任教25年,是耶鲁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遗传学系副系主任,在中美文化与学术交流中做出过很重要的贡献。

Be happy,是他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的身体力行。他相信,西湖大学不能只有数理化,还要有人文、有音乐、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理想和情怀的培养,比具体的科研技巧更为重要。


西湖大学副校长许田老师(左)


“今天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夏令营开营的第一天,刘育熙教授的独奏会为夏令营上了第一课。这堂艺术课很重要,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有三。

其一,人生来喜爱艺术,这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人类从素食发展到捕猎的过程中,我们喜欢音乐,用声音判断猎物的情况;我们喜欢美术,在森林的背景下判断动物奔跑的方向;我们喜欢舞蹈,判断同伴的下一个肢体动作……

其二,音乐、美术、舞蹈是极富创造力的,这和科学一模一样。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艺术情操,更能引导我们触类旁通,打开创新的更多可能。

其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西湖大学首先要培养有理想的人、完整的人、幸福的人,然后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领军人物。所以,情怀是非常重要的,有情怀、有追求的时候,遇到困难才能不放弃,才能坚持下去。”


遇见理想:这是一个聚拢人的地方


一场三个小时的独奏会,除了曲间一两分钟和中场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外,81岁的刘育熙一直站着。动情处,他更是调动全身气力,去奏响每一个强音。

校长施一公听完全场,老先生的坚持让他几度动容,也顺着音乐的话题再次聊到了西湖大学的梦想。“西湖大学是一个聚拢人、聚拢梦想的地方。”他说。


刘育熙(左)与施一公(右)合影


“西湖大学的每一个人,都怀着同一个梦想,有着同一个理念,我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创业者,用英文讲叫 like-minded enthusiasts。

这个梦想,不仅要无愧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更多贡献,更要为了更愉悦、更幸福的人类未来。这种愉悦和幸福感,就像今晚坐在这里享受音乐的我们所感受到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句家喻户晓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也是西湖大学的梦想。”

来得晚的老师和同学只能席地而坐


源自热爱,贵在坚持,勇于创新……艺术与科研,有太多的共同点。于是,当音乐与科学同框,这种跨界组合显得格外和谐。虽然不通乐理,但这群齐刷刷理工科背景的观众鲜有人提前离场,平日里闹腾的孩子们也破天荒的安静乖巧。

音乐会散场时已近深夜,夜色笼罩下的云栖校区重回静谧,只有实验室的窗户里还透着灯光——“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彩蛋时间

刘育熙教授三曲返场之后,西湖大学音乐社的小伙伴们也上台演奏了五首小品,表达我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这个艺术之夜的谢意。


来自理学院的杨雯晴演奏了贝多芬的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3 悲怆)。


讲席教授邓力的女儿Claire从小学习小提琴,她现场演奏了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受到刘育熙老师大赞“有专业水准”。


负责教务的校长助理Michael Reed演奏了两首曲目,分别是莫扎特的《C大调第16奏鸣曲》和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野蜂飞舞》。他虽然是一位工程师,但从小热爱音乐,喜欢弹钢琴,常常给同样拉小提琴的父亲伴奏。


而来自国际合作部的汪元溢,则带来了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演奏《神人畅》,一声声浑厚古朴的弦音,为音乐会带来了别样的味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