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2日,物质科学公共实验平台邀请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锦平研究员做“电子显微镜与电子显微学简介”报告。
电子显微镜是集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物理和其他科学之大成而发展起来的科学仪器,从诞生已八十年之久,如今已成为科学领域举足轻重的科研工具。在讲座中,张老师从电子显微镜发明的物理背景娓娓道来,并从他多年使用电镜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地系统介绍了双光束动力学衍射与成像方法、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高空间分辨率的化学分析方法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等电子显微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以及亚原子超高分辨成像和原位电子显微方法等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报告最后,张老师分享了他及其导师----中国电镜界先驱者郭可信先生的故事,教导我们要“认认真真做学问,老老实实做人”。这次报告受到了参会师生的高度评价,纷纷建议平台未来邀请张老师来西湖大学开设专门的电镜技术讲习班。
专家介绍:
张锦平研究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82年和1986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为我国电子显微学奠基人郭可信院士和叶恒强院士。1986年至1989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9年至1993年,在西北大学任科研教授(research professor)。2008年起,负责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电镜人才的培养。张锦平研究院在电子显微学方面积累了四十余年的丰富经验,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等方面的课程,先后利用电子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和纳米束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对包括C, swt-C, CN,BN,GaN,TiO2,SnO2等材料的纳米管/线、生物细胞中的量子点、磁性粒子、半导体量子点进行了详细表征和研究;对陶瓷材料中的微畴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原位Lorentz显微术对单畴和畴壁运动进行表征。在Nature, Nano Lett, Phys. Rev. B, APL等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了五十余篇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