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活动西湖新闻大学新闻

听会 | 怎样的一个瞬间,让你觉得自己老了?
大学新闻
冯怡公共事务部2024年11月14日
媒体联系 张弛邮箱: media@westlake.edu.cn
电话: +86-(0)571-86886861
公共事务部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不论国籍,不论人种,不论性别。甚至,一千个人会经历一千种不同的衰老旅程。

近日,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与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合作,围绕“衰老生物学”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会议。

为什么要关注衰老?

西湖大学校长、西湖实验室名誉主任施一公说,我们关心衰老与衰老生物学研究,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过程。

西湖实验室主任、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于洪涛希望,这次的衰老生物学大会能为全球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对衰老研究领域的兴趣。

于是,为期3天的会议带来了27场大会报告、2场圆桌对话,数十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学术会堂展开讨论。

他们研究衰老的分子和代谢调控;

他们探讨脑衰老、干细胞衰老、免疫衰老;

他们寻找延缓衰老和改善老年疾病的方法;

……

在未知的生命旷野上,一条条相互独立又彼此交叉的阡陌道路,正共同指向同一个命题——如何理解衰老,如何绵延寿命。

“在这里,科学应是没有边界的。”细胞出版社编辑战略与创新副总裁、Immunity期刊主编Peter Lee在开幕致辞时说。

今天,让我们跟着他跨越“边界”,去听听这场与每个人有关的前沿学术盛会。


跨越国家的边界

@Peter Lee:

我的一位同事在开幕式上提到,科学是统一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真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科学能够超越地缘政治走向合作,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真理要追求。

因此,“科学没有边界”的第一个观察视角,就是国际合作。

尽管西湖大学是一个新的机构,但她已经在学术圈建立了自己的声誉,潜力与发展都令人期待。我们注意到,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加入了西湖大学——这些科学家我们过去就认识,他们来自美国、欧洲或其他地方,现在来到了中国。

这一次“衰老生物学”大会,是多国科学家的一次携手合作。

在学术会堂与大家分享衰老前沿研究进展的,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国科大、中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西湖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罗切斯特大学、贝勒医学院、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加州大学、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

Vera Gorbunova教授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承担了这次大会的其中一场主旨报告。她的课题组重点关注的动物包括裸鼹鼠、弓头鲸和蝙蝠等自然界特别长寿的动物。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她发现长寿动物在抑癌基因表达、冷诱导蛋白(如CIRBP)表达等方面具有独特特征,这些机制可能延缓衰老和癌症的发生,为人类健康提供新的视角。她时而开玩笑地“纠正”与她聊天的同行:“我不是研究衰老的,我是研究长寿的。”

另外一场主旨报告,则来自抗衰老明星企业Altos Labs,其圣地亚哥开云app官网下载安卓 所创始科学家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介绍了生物重编程技术。比如,部分重编程可以修复细胞健康并缓解疾病症状,在高血糖、高脂等小鼠模型中已经得到改善效果;可以促进肝脏和肌肉再生;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对疾病和衰老产生影响,有助于打破纤维化和炎症的正反馈回路。“衰老是许多疾病的共同因素,把注意力放在衰老本身,或许可以减轻或延缓许多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出现。”他说。


跨越学科的边界

@Peter Lee:

另一个“科学没有边界”的视角,是跨学科研究。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从不同领域汇聚思想,寻找新的角度。这通常涉及多学科的方法,而“衰老生物学”这样的学术会议正是为了能够促进这种合作。我们聚拢了一批关注“衰老”这个共同主题、但又奋战在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包括免疫学家、分子生物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等等。

随着我们知识的积累,我们能够开始提出更细致的问题,这些问题以前是无法解决的。例如,理解人类免疫学一直很具挑战性,我们对小鼠的免疫系统了解很多,可以很容易地治愈小鼠的疾病,但理解人类免疫却困难得多。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基础知识的积累,我们现在更有能力探讨衰老如何影响免疫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如何导致衰老等重大问题。

我今天在学校午餐时,听到有人提到这不是一个典型的衰老会议。通常这样的会议会重点关注衰老的某一个特定方面,比如代谢或线粒体。而这次的会议是从不同角度、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衰老”,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什么是“衰老”?

免疫学家、分子生物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有人说,衰老是干细胞的沉默。

来自国科大的曾艺教授致力于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她的课题组已经在乳腺上皮、卵巢上皮、血管内皮等多个组织中发现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新细胞类群,在器官发育及癌症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他们还在全球首次确认了小鼠胰岛成体干细胞的存在,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有人说,衰老是生物钟的崩溃。

Satchidananda Panda教授在索尔克生物研究所进行生物节律相关研究,关注我们的身体如何在特定时间醒来、吃饭、锻炼、入睡并进入深度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会慢慢失去对日常生活的掌控,不能在正确的时间入睡或无法维持睡眠,不能在正确的时间或在正确的程度去代谢营养素,这些都会导致衰老。”他说。

有人说,衰老分快和慢两种。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免疫学教授Maxim Artyomov解释,慢性衰老从大约20到25岁开始,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影响免疫系统和激素分泌;而快速衰老发生在大约75到85岁时,此时人体会经历一些突变和其他生理问题的急剧增加,破坏身心健康。

于是又有人说,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衡量不同的衰老。

北京大学韩敬东教授带来了她的“AI衰老时钟”,基于受试者生活方式、转录组测序和面部成像进行智能测量衰老并预测疾病风险。同时,这项面部预测工具,为高效的追踪衰老干预措施的功效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于“什么是衰老”,还有更多科学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


跨越人群的边界

@Peter Lee:

我认为,科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不仅仅是寻找真理,它是一番更大的事业,涉及将真理传递给其他科学家,传递给更广大的社会公众。

这种传递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

因此,有效的交流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建立人们对科学的信任,帮助人们理解科学——不仅仅是理解科研成果,还有科学与开云app官网下载安卓 的底层逻辑。

对科学家来说,科学的发展脉络是清晰的,但对非科学家的大众来说,并不一定是这样。举个例子,当一个人通过观察一件事,不断收集新的证据,从而改变自己最初对这件事的观点和想法。对科学家来说,这种改变是很正常的,但会有一些人难以认同这种“反复无常”。如何将科学的发展逻辑分享给更广泛的社会和公众,这一点至关重要。

毕竟,我们的目标是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从而实现更好的生活。这需要让全社会一起参与。

这次“衰老生物学”会议,日程相当密集,学术报告从早上8点半排到了傍晚6点半。可以容纳千人的学术会堂里,每天的上座率都极高。还有来自韩国、德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数十位师生,专门注册缴费、不远万里飞来西湖听会。

在学术报告间隙,两场圆桌对话从学术走向现实,显得“轻松”许多。

第一场对话围绕“理解衰老、与年龄相关的衰退与疾病”展开,由贝勒医学院、霍华德休斯研究员王萌主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烨、北京大学强力,以及Satchidananda Panda和Vera Gorbunova共同参与。

他们探讨了衰老研究在过去数十年里的变化,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衰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强力提到自己在国外求学时,整个校园里只有一栋矮楼里在进行衰老研究;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衰老相关研究。田烨也提到,衰老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否从事科学工作的人都会对衰老相关的研究感兴趣。

目前,大多数研究是在模式生物上进行的,而生命远远比想象得更复杂。因此,对话中很多人都提到,药物干预的探索阶段需要格外小心,要意识到衰老是一系列随机事件和程序性事件的结合。在人工智能与科学结合越来越深入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敬畏生命的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

第二场对话围绕“衰老研究的未来:精准医疗与个性化医疗”展开,由西湖大学讲席教授付向东主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Andrew Dillin、华盛顿大学教授Marco Colonn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Thomas Rando,以及Maxim Artyomov和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共同参与。

他们探讨了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衰老相关疾病的干预方式、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思考:衰老是否应被视为一种疾病?Marco Colonna认为,疾病通常需要某种突变,而衰老则是自然的过程。Thomas Rando认同这一说法:“大概50年前,肌肉流失被视为衰老的一部分,因此相关治疗使得衰老被错误地视为疾病,实际上衰老只是与疾病相关的因素之一,而非疾病本身。”

从这个话题出发,各位老师还围绕着“癌症是否是一种由衰老导致的疾病”以及早期癌症与衰老检测标志物展开了讨论。

Baidu
map